△ Iris作品:Sun&Moon Book, Paper, Screen-Printing, Ceramics, Wood, 46×27cm, 2019

Iris,97年生人,目前就读于欧洲杯买球网陶艺专业本科四年级。2018年9月以大四在校生的身份进入川美国际硕士实验班,2019年3月申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4月收到录取通知书。做过杂志、写过小说、卖过衣服,对大部分事物兴致勃勃但三分热度。人生理想是喜骚艳乐、爱憎分明、一丝不挂。

如果非要用言语去形容我收到“offer”那一刻的心情,我只能向张爱玲借八个字来概括:轰然一声,怅然若失。

这八个字是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对爱情迟来的醒悟,用来形容我那一刻的心情却同样恰切,轰然是意外之喜的震动,怅然是尘埃落定的怔愣。在轰然与怅然交错的那零点几秒中,我的脑中一片空白。

我一直以为一纸录取通知书会是我大学最后一年最大的成就,而当我真正站在毕业的临界点时,我发现一封或者几封邮件并不足以承载我这一年来所有的体验与收获。于我而言,“offer”和名校只是一个符号,而追逐这个符号的过程远比符号本身更有意义。

起初,我是一个坚持以成败论英雄的人。在我二十年的经历中,结果永远高于一切。虽然我们习惯于谈论素质教育,谈论艺术的创作过程,但是于我而言,过程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我们一直在理论上重视过程,而当面对切实的利益时,我们往往习惯于选择捷径,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智慧。所以在我意图留学之初,我最关心的是:学校或机构能否帮我完成作品集?然而在读完实验班的课程之后,我得到的答案是:作品集和申请是目的地,可是路途的风景,不看可惜。

△ Iris作品:Remains, Ceramics, 5cm×5cm×10m, 2018

△ Iris作品:Jelly fish, Screen painting, 32x28cm, 2018

在实验班我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有关过程的。在大学的前三年,我记录过许多创作过程——在完成所有作品之后。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本末倒置,毕竟我和我身边的同学都是如此。在那些年里,我与我的作品是分开的,当我需要交出一个作品的时候,我为此付出努力,作品完成之后,我与其再无瓜葛。无关兴趣,也无关生活。直到进入实验班学习,我才意识到,其实作品与创作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如同呼吸一样自然而然。创作的过程是创作者的全部,是灵光一现的想法,也是日复一日的生活。当我们学着把所有的思绪记录在sketchbook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创作者已经开始记录过程,而最终的作品,只是创作者从千万个瞬间中抽取的一个片段。所以有时候片段是否精彩并不重要,毕竟过程本身已经足够丰满。

△ Iris作品:Ocean Light, Ceramics, 20x30cm, 2017

我的第二个改变,则是有关自主学习能力或者主观能动性的。这个说法听起来或许过于官方,但是其中意味确实只能靠个人体悟。比起我前三年在川美的学习,实验班课程的‘自由度’其实是非常高的。可是与自由一道而来的,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挑战。当我享有比从前更多的自由的时候,其实我一开始是不知所措的。就像是一直生活在迷宫里的伊卡洛斯,一旦飞离迷宫,便会漫无目的地越飞越高,最终殒身折翼。

从前我习惯于在行动之前做好所有的计划与方案,可是我的英国老师告诉我,如果不知道做什么,不如先去做。当老师不会对作品提出具体而刻板的要求时,支撑我完成作品的其实是兴趣和热情,我需要对我的作品负责,于是不得不尝试不同的方法查找资料,分析筛选信息,在制作过程中一次次推翻之前的想法和设计。令我意外的是,这个过程其实并不让我觉得乏味,大概因为那个时候所思所想皆是心之所向。

△ Iris在陶艺工作室

学习思维与方法的改变固然重要,然而实验班对我来说最意义非凡的,其实是有关于心态的调整。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年里,大部分时候,我都处于焦虑之中。这种焦虑基于对未知的不安与恐惧,以及对于现实社会中种种压力的揣测与考量。我自诩不是十分积极乐观的人,这种焦虑自然有一部分来源于自身,但是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紧绷的环境。不知何时开始,身边所有人都进入一种被迫前进的状态,不敢滞后,生死疲劳。每一天有无数个值得担忧的未来,却很少有值得享受的现在。然而在实验班,我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enjoy。当我尝试着去改变的时候,我发现人类可以enjoy的阈值其实是很大的。这个世界上值得去享受的,有曲线途经的风景,有当下手中的陶泥,有值得去面对的挑战,还有这一刻的自己。

△ Iris的素描本

最后还是要谈一番感谢的。感谢实验班所有的老师:Kevin、Lizzy、 Ginny 、Georgia、Ian、Gareth,以及在申请期和我熬夜的老师,还有学期末一起在工作室熬夜的同学。我喜欢的作家有言:那些文字不是你,是穿过你全身的伟大时刻。于我而言,此刻的成就也不是我,是曾经停留在我身边的伟大时刻,是你们。我一直不是个善于做决定的人,迄今为止所有的决定都可以叫做‘一时冲动’,一时冲动来到川美,一时冲动想要留学,一时冲动登上设计楼E栋的顶楼实验班的教室。可是如今来看,所有的‘一时冲动’连在一起,又可以叫做,冥冥之中。